智慧交通在提升城市交通綜合治理能力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江蘇智慧交通建設“陸水空”全面覆蓋,根據(jù)公路、水路、航空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需求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探索實踐,涌現(xiàn)出一批具有科技感的亮點工程和創(chuàng)新應用。
滬寧高速公路無錫段是我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路段之一。由于受地理位置制約,數(shù)條高速在此匯聚,蘇南高速路網在此呈“啞鈴狀”瓶頸收縮,無錫段實際承擔了蘇南高速東西路網67%的交通量。目前,無錫段日均流量15萬輛,峰值流量突破24萬輛,遠超11.5萬輛的8車道設計標準。
滬寧高速公路無錫管理處處長楊登松介紹,在超大交通流量面前,寧滬公司無錫管理處一直通過“交通+科技”尋找破解大流量保暢難題的鑰匙。
今年“五一”,無錫段創(chuàng)新建造的“匝道信號燈智能控制系統(tǒng)”試點啟動,僅4.5小時就使管控匝道匯入車流近5500輛,道路保暢效果非常明顯。楊登松介紹,系統(tǒng)能夠自動化和智能化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路況感知、流量預警和后臺管控,通過對主線車流的動態(tài)感知,實現(xiàn)對匝道匯入車流的智能預警和信號燈調控,有效減少無序交織帶來的擁堵和安全隱患,促進滬寧路主線交通流的最大化。
江蘇是中國內河航運發(fā)達省份之一。這里河網密布,水路四通八達,內河航運也作為經濟發(fā)展的一支命脈支撐著江蘇省的發(fā)展。
位于江蘇淮安的楊莊船閘,是連接京杭大運河與鹽河的交通樞紐,肩負著連云港通往大運河船舶的放行重任,年通行量達1800余萬噸。隨著航道提速工程的推進,船閘成了航道上的“瓶頸”,增強船閘通過能力成為內河航運中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在大運河上往來的船只都用上了方便快捷的“水上ETC”。每次過閘,船工們不用上岸,在手機上就能遠程完成所有申報流程。過閘方便了,內河航道上也少了擁堵,河道上船來船往,再現(xiàn)“百舸爭流”的繁忙景象。
“水上ETC”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原有船舶過閘的方式和流程。如今,過閘所需的申報、船閘確認、閘費支付、登記信息反饋、調度和過閘六個環(huán)節(jié)全部都能通過線上完成,船員只需有一部安裝注冊了便捷過閘APP的手機就可在航運途中遠程申報,過閘時間平均縮短了一個小時。據(jù)介紹,目前,這套系統(tǒng)在過閘船舶中的整體使用比例超過80%并在穩(wěn)步上升,部分船閘達到了98%,“水上ETC”已成為江蘇內河船舶過閘的主打方式。
在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一場關于無紙化登機的實踐一直在推進中。為了改善乘客的乘機體驗,機場先后經歷了取消紙質登機牌、推出登機憑條、推出EID電子身份認證“刷碼”通關等過程,但都離真正的無紙化登機有一定距離。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信息技術部倪曦寧介紹,當前,機場正在與NFC系統(tǒng)合作,希望推出不用掃碼、不用出示身份證的登機方式。如果乘客手機支持NFC功能,只要通過縱橫航旅綁定身份證件,乘機時只需碰碰手機就能自動通關,直奔安檢,為乘客省時省力,真正實現(xiàn)“無紙化”目標。
倪曦寧表示,無紙化登機的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更快捷,還是智慧機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民航單位的服務水平。當前,無錫碩放機場5G信號基本覆蓋,成為江蘇省內首個采用5G室內分布技術覆蓋的國際機場。在這樣的技術條件基礎上,機場也推出更多5G應用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在機場到大廳,裝備有基于5G網絡的自助問詢系統(tǒng),旅客可通過觸摸屏或機器人獲取實時天氣、出行、進出港、地圖導航、新聞、票務等信息,讓出行信息也變得“無紙化”。值得一提的是,通過5G、VR等技術手段,乘客們還能實時查看無錫各個景區(qū)的畫面,或是戴上VR眼鏡“搶先”游覽一番,為行程規(guī)劃助力。本報記者 張 宣
本文刊于12月25日《新華日報》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