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發(fā)布時間:2022-06-21瀏覽次數(shù):224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是夏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據(jù)說也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夏至是一個多彩而燦爛的節(jié)氣:蟬音長鳴,青蛙齊唱,百鳥啼叫,各種聲音此起彼伏。伴隨著接天蓮葉的碧綠和映日荷花的鮮紅,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登場了。
氣溫高、濕度大、不時出現(xiàn)雷陣雨,是夏至后的天氣特點。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以祈求消災年豐。此外,民間有在夏至互贈折扇、吃面條等習俗來消夏避伏的習俗。中國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因夏至新麥已經(jīng)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古人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鹿是帶角而生的食草類動物,到了夏至,鹿角會感到陰氣而開始脫落;夏蟬俗稱“知了”,是夏日里的領唱者,它在樹上不知疲倦地鳴奏著美妙的樂曲,震響在寂靜的天空;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在沼澤地或水田中生長,在這濃熱的日子,半夏帶著泥土的氣息,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夏至已至,萬物向陽。祝愿朋友們,滿懷熱忱,向陽而生,不負炎夏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