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走出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要求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明確要求,為新形勢下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個大國發(fā)展興盛,必然要求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實現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具有更加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從“政治維度”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講清楚我國的歷史傳統(tǒng)、基本國情、發(fā)展道路、國際主張,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從“經濟考量”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充分發(fā)揮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的作用,能夠減少或消除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和摩擦,夯實中外經濟合作的民意和社會基礎。從“文化影響”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為各國民眾提供更多富有中國特色和魅力的文化產品,能夠不斷增強和提高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認同度,促進民心相通,擴大“朋友圈”。從“全球治理”看,中華文化所蘊含的“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以和為貴”等豐富智慧,能夠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有益啟迪。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有關方面舉行的多場人文交流活動近日陸續(xù)在大阪舉行,為中日兩國交流合作注入新活力。圖為6月23日,觀眾在“中國主題圖書展銷月”上的“2019中國主題圖書展”展區(qū)參觀、閱讀 馬曹冉∕攝
新形勢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開展多層次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現當代中國發(fā)展成就、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四個方面聚焦發(fā)力,充分展示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社會主義大國形象。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首要任務是充分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和大國領袖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的核心、人民愛戴的領袖,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大國領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領。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重中之重是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和風范。要立體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堅定信仰信念、真摯為民情懷、強烈歷史擔當,充分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高超政治智慧、卓越領導才能、獨特人格魅力。要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深刻闡明這一思想立足中國、引領時代、面向世界,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人類精神財富的重要成果。要大力宣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關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經濟全球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一系列主張,進一步凸顯中國的大國風范、大國擔當。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基本方法是講好中國故事。一個故事勝過一打道理。通過有溫度、接地氣的故事傳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最佳方式。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的發(fā)展同頻共振,國際社會更加渴望了解中國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管用。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要積極回應國際關切,著重講好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共產黨擔當使命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故事、中國人民勤勞吃苦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同時要講清楚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事實。要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文化習俗、接受習慣,把中國的歷史文化、發(fā)展成就、時代風貌、價值觀念等融入既具體又生動、既通俗又深刻的故事中,架起溝通橋梁,激發(fā)情感共鳴。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中華文明從來不是封閉、單調、孤立和靜態(tài)的,而是始終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中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斷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并為世界文明發(fā)展注入更多中國智慧、中國理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要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以虛懷若谷的胸懷、開放務實的態(tài)度與世界廣泛對話、平等交流、相互借鑒、積極互動。要深入參與國際文化規(guī)則制定,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努力體現和融入中國聲音、中國方案、中國價值。要主動參與全球性、區(qū)域性的文化論壇對話,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提出中國主張。商界、學界、媒體、智庫、文藝團體等各行業(yè)也要展現各自優(yōu)勢,全方位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在促進民心相通、保障合作共贏、提升國家形象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強文化傳播。接地氣、聚人氣的文化傳播,不僅能讓中華文化走出去,更能“走進去”,走進受眾的內心深處。傳播中華文化不能滿足于向國外受眾提供一些表層的中國文化符號,而是要把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造出來、傳播出去,既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傳統(tǒng)之美,又傳遞富有鮮明當代特點的中國風格,展現中國自信成熟的大國心態(tài)。世界上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國外受眾易于接受的話語、邏輯和形式進行精準傳播,真正實現聽得懂、聽得進。要擴大傳播受眾面,不能把文化中心建在“深宅大院”,不能把文化活動辦成孤芳自賞,要提升受眾參與度,真正讓中華文化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影響主流人群。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強文化貿易。文化貿易是各國對外推廣本國文化的重要途徑,把文化產品“賣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近年來,我國文化產品出口顯著增長,但從結構上看,游藝器材和娛樂用品等一般性產品較多,圖書、影視劇等核心文化產品較少。要把優(yōu)化文化產品出口結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不斷增加核心文化產品出口比重,把更多富含中國文化價值的文化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同時推動文化產業(yè)升級,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加快發(fā)展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yè)。角逐全球文化市場,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yè)扮演著重要角色,要培養(yǎng)一批比肩跨國文化集團的大型文化企業(yè),致力于培育“世界名店”和“百年老店”。要針對新形勢新問題,及時研究出臺支持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措施,為文化走出去營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 |